详情查看
收藏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发布时间:2019-03-13

教育和受教育,都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但糟糕的是,许多家长自己拥有很高的学历、很棒的学识,却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抱着“我为你选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选的好”的心态,用命令式育儿的方式,渐渐毁掉孩子的自主性。有的父母可能觉得「毁掉孩子」是危言耸听,他们会想:我怎么可能害孩子呢?但很多父母都是在以爱的名义无意中做着伤害孩子的事。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

 怯场、怕生

在外走路很慢,低着头,排队从来不敢站最前面;

人多的时候尽量不动、不说话、不笑;说话声音很小,不敢正视对方。

 不敢拒绝别人

随和,偶尔吃亏也总是默默接受;分东西时每次都拿少的那份,有人要东西直接给,很少拒绝别人。

 害怕被人注意到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优秀,也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被人夸和关注永远受宠若惊,然后就会焦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害怕被人反问,喜欢一个人待着。

 不敢尝试

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与努力,怕努力后依旧失败;遇事悲观,先想到失败的可能。

 凡事看父母脸色

别人说句什么话,不敢直接回答,回答前都要瞥父母的眼色。

从这5大表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小心翼翼、不断退缩的缺乏自信的孩子,让人觉得可怜又心疼,相信没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 训孩子: “你看你, 考这么点分, 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 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 气死我了。 ”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 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 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 得挨批。”

大多数父母其实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家长习惯性地命令吆喝孩子,一般是由几个方面造成的:

缺乏耐心,太过焦虑,控制欲太强。

自己眼界不宽,处事不够灵活,认为只有自己的办法最好。

不擅言辞,不会沟通,只会简单地发出指令。

有的家长小的时候就是被命令长大的,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家长不能理解孩子。

还有的家长是因为自己太敏感,自尊、自信不够,孩子的不同意见,被他误读为反抗和顶撞。这种家长需要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这些命令性的话,或许你也每天都在对孩子说

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可能说出许多强硬的话:

不准哭!住嘴!

说不行就不行!

照我说的去做,没有为什么!

洗澡去!关电视!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等等……

本来我们想告诉孩子,应该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试过几次后渐渐失去了耐心,感觉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用命令来强制孩子执行。

其实这些命令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孩子不满情绪的发泄,甚至有点惩罚孩子的心态。

这样做对孩子的长久伤害

1. 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常常将乖孩子跟好孩子划等号。因为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定是为了孩子好。但家长并不清楚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小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就对孩子吼,命令,他就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封闭。

很多时候也许父母觉得孩子某些想法太天真,不听他讲完就一口否定,经常这样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我做什么都不被父母认可,就会越来越自卑,父母应该多去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千万不要用「你必须听我的」来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2. 最终让孩子失去自尊

如果我们把自己置于被命令的处境,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了。当你听到一连串「不准」开头的话时,你是否感到被限制、被压制的恼火和无奈?

对于士兵来说,接受命令是义务,但对孩子来说就是操纵、控制,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长期被呼来喝去,慢慢地孩子自己也丧失了自尊,自我价值低,将来容易被别人利用和控制。

3. 让孩子或反抗或软弱

总是被命令的孩子,长大以后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抗型,一类是软弱型。

反抗型的:这种人对命令、规则等「管制」性的事情特别敏感,常常表现为不服从。

他们脾气大,一句话不顺耳就会爆发,但有时服从起来又死心塌地。这样的人是走极端的,只有「听令」和「违抗」两个选项,不会综合考虑、与人商量。

软弱型的:唯唯诺诺的老实人,总是听命于他人,执行着别人交给的任务。

我们有时会非常同情他们,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类人表面顺从,心里却有太多的不满没有发泄。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表现就是这样。你说他服从、听话,其实他只是没有公然反抗。现在公司里有不少这样的员工,表面没有意见,心里想法却很多,让共事的人摸不着头脑。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监控孩子的一切,扼杀孩子最后的生命力

还有一种命令让孩子更难受,那就是温柔的命令,不给孩子任何的自由,监控孩子的一切,只会对孩子说听大人的是为了你好。

粗暴的命令常常使孩子产生反抗之心,但不给孩子任何自由的命令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为了我好,但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又很憋屈。

有个 16 岁的女孩子,说:零花钱不能随便花,出去玩必须先请示,跟谁在一起玩,剪什么头,穿什么衣服……都要听爸爸妈妈的。问孩子为什么不去和父母沟通,孩子只是很委屈的说,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能有理由,我常无言以对,,恨自己无能,只能气得自己大哭。

很多独生子女应该都过相似的经历。大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为了你好,你别无选择。就是这种温柔式的命令把孩子的生命力都给扼杀了。

孩子变得胆小、自卑!都是你这5种行为造成的!家长别再错下去了

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

过多的命令会给孩子造成各种长久伤害,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管孩子了。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有时候太独断,常常用命令的口吻说话,那就需要给自己喊「停」,试一试改变方法,用下面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1. 制定规则

人活在社会中,不能为所欲为,总要受到各类规范的限制。小时候家庭对他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行为训练有助于他长大后认同社会秩序。

家里对哪些事情该做,哪些行为不允许,要有明晰的规定,还要告诉孩子制定这些规范的原因。即便孩子还小,不理解,家长也要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去解释说明。

这些规范全家人都遵守,不是对孩子一人的要求。

2. 有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孩子已经足够大了,那么,不是非得吆喝、命令,你的一个眼神或者悄悄的耳语,或者自己带头做,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注意场合

越是人多的时候,孩子越兴奋,越难管束自己,很多家长这时候就想管孩子。

孩子的自尊强烈又脆弱,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如果你真的很想管,尽量用暗示,或者把孩子先领到没人的地方,切忌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

4.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我们命令孩子往往是因为自己没耐心,又希望立刻看到结果。这是为自己,不是为孩子。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就必须让孩子自己尝试,允许犯错。

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状态,从手把手地教导、到提醒、到与孩子协商规则再到放手让孩子自己负责。